社工成长

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社工 > 社工成长

社工——最美的遇见

接触社工这个职业是在2004年,一则世界宣明会的招聘引起了我的注意:招聘儿童工作员,内容是服务孤儿,开展各类活动等等。当时没有社工的概念,了解社工这个职业还是从香港的电视剧中接触到的。但是当时心里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也值得去尝试一下。

成为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后,我慢慢了解到原来自己所从事的就是社会工作。尤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服务的对象是孤儿,刚出校园的我,对婴幼儿的发展规律也是一头雾水,主管为了让我更快的融入工作,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儿童照顾、儿童教育等,于是安排我去福利院学习一个月。在那里,我需要去学习如何照顾婴幼儿,如何跟他们互动,从中观察他们的需要;观察照顾者的工作,观察照顾者与孩子的互动,从而了解照顾水平;跟寄养员一起去寄养家庭探访;跟康复师、老师一起给残障孤儿上课等等。思考在福利院的环境下,如何提升照顾质量,让孤儿更健康的成长。


在福利院学习的一个月,我受到很大的触动,帮孩子们洗澡、给她们喂奶粉换尿布,带他们玩耍,对于我来说既新鲜又充满了挑战。洗澡、换尿布的时候她们像牛一样不“听话”,朝你蹬腿直把人气得吹胡子蹬眼;而喂奶粉、出去玩耍的时候又朝你露出甜甜的笑容直把你心都暖化;到了晚上我要回家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含着泪光的眼神又让你心里百感交集。在那里,我能感受到孩子们渴望爱、渴望有人关怀……而当我去到残障儿童康复部学习的时候,却是另一种触动。那里的孩子很多没有语言、不能与你交流、活动能力差,像坐、站、走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最平常不过的动作他们可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还有可能他们一直也不能学会。很多人不能理解,可能当你直接去接触他们,看到他们虽稚嫩却又坚韧的脸庞,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多,我觉得帮助这些困境中的儿童,帮助他们快乐的成长在自己看来更有意义,看到他们越来越开朗,看到他们能进入家庭对我来说更能激发我对工作的热情。六年里,我在广西南宁、柳州、钦州、桂林、梧州;贵阳的当地福利院开展服务,透过链接资源培训项目福利院的一线工作人员,使婴儿照顾质量得到提高,福利院一线工作人员队伍的婴幼儿护理水平更见专业化;透过推动家庭寄养服务的开展,使孤儿能得到家庭照顾和温暖,更多孤儿能进入社区进入家庭,享受到家庭的关爱,重新建立依恋关系;通过开展各种户外活动,让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促进福利院开展残障孤儿康复与教育项目,提升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生活质量;开展社会融合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怀孤儿,社区总体意识得到很大改变,更多市民愿意加入家庭寄养服务以及义工服务的队伍。

在那几年的工作中,有很多孩子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还记得有一次院里面来了一个病弱的孩子,高烧不止,送来时神志已模糊,身上有不少针扎的痕迹。项目紧急链接资源支持院方将孩子送去医院抢救,孩子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一出医院没多久又开始高烧反复,可是我们仍然坚持给孩子医治,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一个希望。孩子第二次出院后,奇迹般的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从开始的神志模糊,到后面慢慢恢复了精神,快一岁的孩子,从原来不会坐不会爬,到后面能坐着学步车满中心转溜,孩子很粘工作人员,只要保育员一离开她就会委屈的哭,看到大人就会甜甜的笑。很快,院里面为她找了寄养家庭,并且顺利的被爱心人士收养。当她的养父母寄来孩子长大的照片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很感动。像这样的生命得到改变的故事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孩子的生命,激励着我,让我不放弃!

也正是由于这些孩子的故事,让我看到家庭和父母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我深信没有一个妈妈愿意放弃自己的骨肉,如果在他们疲惫和绝望的时候有人愿意扶他们一把,与他们一起同行,他们一定不会选择将孩子送走。于是在2010年,我从助孤项目转到广西残障儿童社区康复项目,开始服务农村的残障儿童及其家庭。很多人把残障看成一种疾病,觉得残障孩子应该集中在一起,不应该进入主流学校;而在信息闭塞的农村,还有不少人觉得家里有一个残障孩子是因为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等等,家有残障儿,父母除了承受来自经济、照顾孩子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周围人、亲戚朋友的议论和白眼。记得有一位残障孩子的妈妈说过,因为残障的儿子,她常常被左邻右舍说闲话,这些闲言闲语让她喘不过气来,她不敢带孩子出门,也不敢去走亲访友,他们放弃了老家的一切来到南宁,苦哈哈的打工赚钱给孩子做康复,在南宁虽苦,可他们仍然不愿意回老家,因为在老家,还是不能被大家所接受,她讲这段话的那一个年已经是他们一家子第八年在外面过年了。

这样的家庭有很多,这些家庭承受的苦难也非我们所能想象。残障是一种生存状态,若社会能给到残障人士更多的机会,更多地无障碍的环境,人们给到残障人士更多地接纳和包容,残障就与社会就没有障碍,残障人士就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残障人士一样可以实现他的价值。我们的服务就是帮助这些因残障致贫的家庭能持续的坚持给孩子进行康复,让残障儿童的康复变为常态化和生活化;开展残障儿童家长小组,帮助家长看到自身的潜力,用潜力打败问题,给予家长们情绪疏导及心理支持,为家长提供各种政策信息,促进家长间的互助,帮助残障儿童的家长具备长跑的能力;开展各种融合活动,帮助家长有信心带孩子走进社会,与不同人接触互动,不再介意与惧怕别人的眼光,接纳家有宝儿;帮助残障儿童融入社会,让社会对残障有更多的正确认识。

2015年我加入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原来的与各合作伙伴推动残障儿童服务到更直接的在一线服务残障儿童及其家庭,工作也更有挑战性。我带领着我们的社工团队,为家长和孩子们开展小组、个案、社会融合活动;带残障孩子们走进校园,与主流学校的学生一同上课,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能力;支持身患重病的孩子家庭踏上求医之路;帮助因夫妻关系紧张而烦闷的妈妈疏导心情,鼓励她去修补夫妻关系;安慰失去丈夫的妈妈重拾生活的信心;帮助遇到突发困难的家庭链接资源,助其渡过难关,重拾希望……很多时候,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在无人时为这些不幸的人和事泪流满面。有时候,自己内心也会充满了无力感,有时候我们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一直在陪伴他们一起同行,在看似无望的境遇中寻找希望。以不离不弃的爱与你同行,以生命改变生命带来盼望,这是云彩的使命,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铭。

在云彩,我也开始服务山区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与社工们一起在隆安、大化的山区开展留守儿童服务,在学校开展各种小组、校园活动、主题班会等,丰富校园活动,助力留守儿童的成长;在社区建立儿童成长家园,每周末社工都会到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可以在家园中获得学习和心理上的支持;在南宁富德村开展流动儿童服务,开展四点半课堂、暑期营、周末活动,帮助社区患病的家庭贫困的儿童链接社会资源,助其就医等等。


除了服务困境儿童,在13年的社会工作服务中,我也曾多次参与扶贫救灾工作。曾参与汶川地震灾后物资发放、在灾区开展儿童天地,为受灾地区的儿童建立一个安全的港湾,让他们可以在里面通过参与活动,缓解内心的不安,也让他们的家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重建家园;参与青海玉树灾后重建的回访、灾区人员培训等工作。在灾区的工作也让我更深的领悟“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愿报之以歌”泪水过后是希望,对生活有了更多一份珍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3年社工之路,虽有坎坷,也充满了感恩和喜乐,我坚信我的选择,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友情链接
  • 相关单位
  • |
  • 会员单位
  • |
  • 媒体链接
  • |
  • 行业组织